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什么意思)

作者:五磊创造 -
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什么意思)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的知识,包括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你怎么看
  2. 考研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3. 调整剂是什么意思
  4. 考研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公布硕士研究生最新拟录取公示名单,50岁的白永旗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而她25岁的女儿也同时考上该校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白永旗说,自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平时工作忙碌,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整个备考时间仅两个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

此次本意是陪考、鼓励女儿好好考研,如今母女两人双双被录取,不仅实现最初陪考目的,也算了了自己多年以来的读研梦想。

白永旗(后)和女儿

女儿两次考研失利,妈妈为助力加入“考研大军”

2013年,女儿露露高考后被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录取,2017年,正在读大五的她曾裸考考研,最终没有悬念地败北。
2018年大学毕业后,露露被招录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规培生。
这年,再次考研的她也失利了。

2019年,露露准备第三次报名研究生考试。
时间转眼来到9月底,离考试只有不到三个月,白永旗却感觉女儿复习不在状态。
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白永旗想了想,不如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

成为陪考妈妈,白永旗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此前,她已经有两次考研经历。

1988年至2002年,中专毕业的白永旗成功读取了全日制专科生和本科生后,2003年,白永旗尝试考研,第一次考研的她,初试成绩就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2010年,还有着读研梦想的白永旗又报考了一次研究生,这一次的考研成绩,白永旗面临着被调剂到更远的学校就读,由于本身工作较忙,思虑再三,白永旗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

两次考而不读,成为白永旗一直以来的遗憾,“常常做梦梦到自己还在读书,心里其实很不服气的。
”白永旗说,这一次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陪女儿一起考研,另一方面也希望了却自己多年来的心愿,和女儿商量拿定主意要加入“考研大军”后,自己便在思考应该选择什么专业。

考研其实并不算什么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要说改变命运也达不到高考的程度,但在主流的宣传中它总是以一个正面的形象出现。
似乎每一个参加考研的学生最终都能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局,考研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其实考研倒是跟股市倒有几分相似,高额的回报是要求你对于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杀伐果断。
不过和股市不同的是在考研中有所收获的是大多数人,彻底失败的人还是要少不少。
下面我想讲述一个关于考研的不算成功的故事,一来是希望记录一下平凡的人生,一来是希望能让大家更客观地看待考研,这几年的考研热让很多人陷入了和我当年一样的迷茫

我考研的关键词是失败与成长

第一次失败:不知道为什么考研的我怎么可能会成功

第一次考研是大四的时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这个时候的我对于考研、科研、工作这些关于未来的词汇没有任何直观的认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任何正式的实习经历。
此时的我对于为什么考研基本上没有任何认识。
只是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讨论考研,家里人也一直说考研之后工作会很好找。

当时的我也没有想从事的工作或者想去的公司,似乎考研就跟高考一样成了我唯一可选的出路。
其实这就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只是因为迷茫和不知所措才选择了考研,只是把考研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这种心态注定了难以投入很大的精力。
当然据我所知当时我们院有不少人心态和我是一样的,比如我的室友。
只是他们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就果断选择了放弃,避免了过高的沉没成本,考研并没有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结。

但我低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心态,特别是面对数学的心态。
从小到大我只害怕数学这个科目的考试。
因为数学考试中不会就是不会没有任何通融的可能性,而且一旦不会的题目过多那么心理压力会陡增。
第一次考研最失败的科目就是数学,与我自己设定的目标线差了接近二十分。
记得我的心态是在面对一个线代大题的时候崩掉的。
那道题是我前几天还跟别人讲解过的题目,却突然想不起该怎么入手了。
接着就是手心冒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伴随着监考老师的报时,我的心脏也跳得越来越快。
直到考试结束前三十秒我都还紧张地在脑海中寻找着任何可用的知识点,看能不能在空白的答题纸上留下点什么

不过让我意外的是我还是上线了,虽然是压线,但确实是有参加复试的资格。
但我心中还是很犹豫的,压线能上的概率似乎并不大,为此我专门询问了该专业的学姐。
她告诉我按照前几年的情况这个专业一志愿都招不满,甚至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所以总体来看机会还是很大的。
由此我也下定了决心专心准备一志愿的复试,放弃了调剂的机会。
其实说来还是很可惜的,当时一个学校的副院长甚至亲自打电话要我过去(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候有一点科研成绩)。
不过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一志愿至少有百分之80的把握。

不过当时我也还是去北京某高校参加了预调剂复试。
这个学校虽然不如我的一志愿,但是身在帝都有额外加成如果能调剂上也算不错了。
可惜这个学校也是一个坑,四个名额居然叫了二十多个人参加复试(一志愿有两个),其中甚至有复旦和大连理工等985的学生。
当我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就知道没戏,但还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参加了这场注定失败的考试。
出乎意料的考得还不错,总成绩居然还排在第十(初试成绩占60%),不过僧多粥少肯定也是轮不到我的。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住的是50一晚的地下室。
整整一天我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呆在学校里面,而且北方的暖气我也不太适应,一个下午我就喝了三瓶矿泉水。
所以注定了我是和这所学校没什么缘分,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
复试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还没吃晚饭的我在街上匆匆买了两个杂粮煎饼就赶去了西站。
很遗憾好不容易去了一次北京却哪里都

一志愿的复试我是下了血本的,报了一个数千块的复试辅导班,以求在复试中十拿九稳。
考研机构也向我推销了另外一款项目“保过班”,但是价格有些昂贵,并且解释得十分模糊。
当时我并不相信所谓的机构运作什么的,区区几万块就能搞定课题经费都数十万的教授博导?这显然有些不现实。
不过去年一个网友和我聊天时候就说过,这种复试包过现在是很流行的,似乎真的能产生某些实质性的影响。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但考研复试中确实是存在很多操作空间的。

这次复试总体来说我的表现还不错,但是结果非常糟糕,糟糕到我现在回忆起来都有些难受,有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感觉。
不过人要想有所成长还是需要直面伤口的。
当时我总成绩排在15,按照往常的录取规则是会录取18个人左右,可今年学院突然就缩招了。
我也询问过学姐具体的原因,学姐只是说老师认为这届生源不行就少招点。
最后本专业就只录取了10个人,这对于我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当时我一言不发地在寝室呆了一天。
这次的失败并不是我不努力,至少我在复试的时候已经尽力了,可惜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情。
后面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校内调剂,我又比前一名少了0.01分而遗憾失败,或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

这次失败的原因很显然,没有明确的考研目的,也就没有努力的动力,这种迷茫的状态影响了我的整个复习备考过程。
最后虽然在复试环节有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书读,然而还是因为实力不济没能力挽狂澜。
要是当时的我能成功从倒数第一名逆袭相信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过人生没有这么多一帆风顺的时候。

第二次失败:不论目标有多么明确,只要在家学习就很难成功

二战的决定是在收到失败消息时的就决定的,原因和之前差不多。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又没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我到底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说真的我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想法,在大四期间一次简历都没有投递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招聘会。
考研似乎又成了唯一的选择,我不知道读研之后到底会有什么提升,但我心里面想的是至少考上了研究生就会有三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考研能给我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社会去规划未来的人生。
再加上同学和父母都劝我继续考研,因此我打定主意还是继续考研吧。
反正距离下一次考研也只有半年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

当时的我虽然知道了为什么考研,但这种选择不过是迫于无奈,只是因为其他的道路我都不愿意去尝试罢了。
而其他考研失败的同学很多都在春招里面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现在生活也过得不错。
这时的我对于考研有些过于偏执了,我内心深处几乎把研究生和好工作甚至是光明的未来划上了等号。
现在想来确实非常搞笑,就算是985的研究生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二战选择的是某中流985,其难度较第一次的学校要高一些,之所以在二战情况下还要选择更高的难度主要还是因为不甘心。
多付出了一年的时间,总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才行,这样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但却不是明智的。

如果说一战的复习效率已经是极低了的话,那么二战的复习几乎就约等于零。
而复习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

(1)感情纠纷的扩大化,使我心情时常处于一个低落的状态。
这个就不多谈,有过这个经验的人都懂,所以考研时候保持单身是非常有价值的。
至少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频添很多变数。
但是感情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所以自己进行抉择吧。
这种感觉大概就和这句诗很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当时正值电商发展的红利时期,在网上赚钱相对比较容易,如果你要具体问是什么我就不好说了。
反正都不是些见不得光的东西,详细写出来有违禁的可能性。
不过当时确实很赚钱,至少比我现在一年收入要高而且相对比较轻松。
因此尽管面临二战的压力,我还是投入了不少时间在网上赚钱,美其名曰赚取生活费,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于精力的分散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你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就难以形成很强的学习意念,常常会因为其他事情分心。
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之后学习很难,像是考证这种集中度高的还好,要是考研这种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是需要耗费相当多精力的。
当时我的状态差不多就是,学习到一半闹钟就响了,“十点到了,又该抢购xx了”,双十
一、双十二更是全天无休。
这种轻松的赚钱方式不仅腐蚀了我的学习意志,也占用了我大量的学习时间。
说真的,当时我要是花时间搞自媒体也好啊,搞不好现在都火了!

(3)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选择在家学习。
学习这种东西特别是范围较广的知识性学习是很难在家完成的。
记得当时我一个朋友还专门问我需不需要在本科学校附近租房二战,我还是觉得回家比较稳妥。
结果这个朋友第二年就考上了人大,这就是在学校复习的优势。
现在很流行一个概念是舒适区,我觉得考研就是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自己放置到一个陌生的充满挑战的地方,这样你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
而在家复习,特别是全天都呆在家(不用担心生活)复习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如果非要在家最理想的选择还是去附近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反正从学习的专注性这个角度共享自习室是很有价值的

我抱着这种边玩边学的态度一直搞到了十二月,甚至还立下了个flag,先把双十二过完再好好看看押题试卷。
其实当时的我就已经隐隐觉得事情不太好,至少从态度上就不是一个在学习的状态。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复习的再怎么差我是不可能不去参加考试的。
就算我不想去,我也必须做点东西给家长看。

这次考试其实除了数学以外和去年成绩相差不大,要是数学和去年也一样,调剂一个本地的学校并不算难事。
可坏就坏在数学上,这次居然连一半的分数都没考到。
虽然这个结果在我面对卷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但当自己真正看到数字的时候还是有些难受。
难受归难受,这次心理素质倒是好上了不少,既没有偷偷哭泣也没有坐着发呆,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怎么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家长我的失败,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走”。

这次的失败基本上是意料之中。
而意料之外的是,我完全不知道之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验的非应届生又有什么公司会接纳我?

第三次失败:妥协或许是成人世界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第三次考研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我完全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事不过三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其实下决心考第三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平复自己的心情做出了这个决定。

在二战失败之后,我曾经寻找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正是这段黑暗的找工作经历才让我下决心再次考研,我不想过多么辉煌的生活,我只希望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现在来看也很可笑)。
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很顺利,因为叫我去面试的都是些体力劳动或者叫技术程度不高的工作。
比如鼎津的所谓市场推广(实质上是搬运工)、某游戏公司的市场推广(实质上就是游戏托)以及我记忆最深刻的某咨询公司的暗访调查员。

听上去调查员很高大上,可第一天上班我就辞职。
整个工作就是简单地按照甲方要求监督他们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拍摄一些视频证据以证明他们的管理是非常有效果的。
听上去很像暗访记者,但实际上我们永远只会重复几个简单问题,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明示被调查者配合我们的暗访。
比如我会在新华书店的每一层询问一个员工,“考研数学的资料书那本好一点?”“最近比较火的小说是什么?”我有些失望,这和我想象中的工作差异还是有点大。

我询问了带新人的前辈,他只是淡淡地说“这工作就是这样,赚不到什么钱但也比较轻松。
反正混日子就行了,五险一金什么的也别想太多。
”我试探性的问了一下,“那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或者银行呢?”(何不食肉糜?)他立马哈哈大笑,说出了我这生都忘不掉的话“我们这样的人考什么试,反正这辈子都考不上,浪费时间而已。
”我也不再说什么,正是这句话让我彻底明白考研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次复习效率还算不错,虽然偶尔还是在网上赚钱,但频率较前一年低了很多。
复习虽然也是以在家居多,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学习到闭馆。
针对比较棘手的数学这次我改变了思路不求理解它们的数学原理(完全不看教材),只是强行记住每个大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至少要能做出第一小问。
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于当时已经没有退路的我是非常有效的。

这次考试虽然没有了感情问题的困扰,但我却常常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我常常在深夜惊醒,因为我梦到了第二天就是考试了但我连肖八都没看完。
这个梦魇甚至在考试前一天都一直在骚扰我(凌晨两点才睡着),这对于我的成绩还是有不小的影响。

这次的目标院校还是一战的那所,想要做个有始有终,不过事与愿违。
这次其他科目也算正常发挥,可是数学再次出了岔子。
我猜测分数差距差异巨大的原因可能是我涂答题卡的时候是竖着涂的,但试卷上好像是横着的。
不过猜测始终是猜测,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调剂。

这次的调剂压力较第一次大很多,可供选择的学校也更少(b区)。
我疯狂地向各种渠道找到的老师邮箱狂轰滥炸,但回复还是不多。
大部分都是非常官方的回复,不过还是有一所学校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这让当时绝望的我感到了一丝光明。
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开启我的研究生之旅,但对于这位老师我还是非常感谢,可惜有缘无份。

三战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取得结果的一次考试,哪怕不是最完美的结果,但至少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性。
妥协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也并不后悔,至少在这三年里面我知道了自己适合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并能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变成未来工作的一部分。
这样来看或许第一次我就该妥协,但人总是需要经历失败才能成长的。

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好好思考为什么考研

这三年里断断续续也帮助过数十位考研或调剂的考生,和他们有较为深入的交流。
之所以无偿的帮助只是希望其他人不要再走我的老路,希望作为前车之鉴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帮助。

我发现大部分考生对于为什么考研还是很清楚的,无非是换个喜欢的专业,找个喜欢的工作,去个喜欢的城市之类的。
这样的追求是很简单朴实的。
但随着近些年考研热的加剧,一志愿成功的概率也有所下滑。
很多考生没有仔细思考过考不上怎么办,调剂又该如何选择,如果二战再次面临失败或调剂又该如何取舍。
诚然这些问题是很负面消极的,但这种事关人生走向的大事都应未谋胜先谋败。
考研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失败之后就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鸡汤固然好喝,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专科逆袭985的。

最后我想说,考研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很难说是最优的选择。
互联网带给了这个社会更多的可能性,自媒体、创业、公务员、互联网(摆地摊?)太多的选择摆在了你面前,考研真的不是必须的。

但如果你执意选择考研,那么请务必想清楚,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是什么,失败之后该怎么选择。
切记考研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的枷锁。
当你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考研可能会变成一个锁链(类似于沉没成本)。
如果你放弃考研那这么多年的复习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只有考上了才会获得收益,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cpa等专业考试的。
所以考研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
而且也并不一定是实力强就可以考上的,机遇与运气在很多时候也是占一定比例的。

所以少年,如果你确定要选择考研就一定要努力啊,它不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但一定能让你的未来有所不同。
加油奥里给!

调剂是什么意思?

首先俺就是一个调剂生,简单介绍一下调剂的情况。

调剂是在你的考研分数没有达到一志愿学校的分数(指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但达到国家线的情况下,就可以调剂到需要调剂生的院校去。
或者是没有达到A类的国家线,就可以调剂到B或C类地区(但要达到这些区域的线,一般比A类国家线低10到15分),各个区有各自的国家线,C类最低(包括云南等地)。
调剂一般在知道成绩以后就要进行,知道自己的成绩上一志愿希望渺茫时,要尽快填写各个学校发出的调剂申请表,在国家线公布后这些学校会逐个打电话同通知考生进行复试。

还有就是一志愿学校复试刷人时要进行的调剂(这是比较痛苦的),被刷的考生要尽快联系接受调剂的学校进行调剂。

服从调剂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服从调剂就是你在报考时填的专业选择了服从调剂这样就意味着当你的分数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时如果你选择的专业课上该校所要招的该专业人数供过于求的话要是你的分数不是很高在你之前有更多的人分数在你之上的话那么校方会在该专业上优先录取分数比你高的人挡在你的分数之前就把要找的人都录满的话你就不会被录到该专业而是依据校方自己根据需要把你调剂到某一个其他专业当然这个专业是未知的调到耽个专业都有可能

如果不服从调剂,如果你分数不高而且该校你填报的专业录取人数不多的话,有可能填报的学校不录取你,当然如果你分数够高的话,不服从调剂也没什么影响

球队的调和剂是什么意思

就是起纽带作用的人

“情绪调节剂”是什么意思

“梦是伴随着人类睡眠过程的一种状态,睡眠中有个快动眼期,如果你这时正在做梦并恰巧醒来,就会记住。
”精神专家、陕西省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天布表示。
现代脑科学及睡眠医学证实,无论你有无感觉,每晚约有两个小时在做梦,平均会做四五个梦。
也就是说,如果你活到80岁,一生可能做了10万个梦。

“尽管没有确切数据,但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等让越来越多现代人被噩梦纠缠。
”武警总心理科主任许建阳称,相对来讲,习惯负面思考、容易紧张、压抑、悲观的人常做噩梦。
研究显示,有三种人更容易做噩梦:

年轻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不堪噩梦困恼来求助我的人将近翻了一番。
以前这部分人只占我门诊量的5%,现已增加到10%。
”睡眠专家、上海中医失眠症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忧心地表示,突然失业、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使得年轻人成为他门诊中的“主力军”。

女性。
最近,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研究人员跟踪5年发现,19%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近期做过噩梦,女性更易把日常焦虑等情绪带入睡梦中,而且对噩梦的感觉也更为强烈。

儿童。
马克教授表示,做噩梦的频率还可能与年龄有关。
一周内大约有1/4的5—12岁儿童因噩梦惊醒。
原因是儿童的大脑还在发育、情绪更受外界影响,他们做的噩梦梦境通常是被人跟踪。
此外,从青春期走向成人期时,噩梦的频率也会增加,此后便开始减少。

噩梦分为多少种

虽然梦境千奇百怪,但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帕特里夏?加菲尔德的研究却表明,尽管全球有60多亿人,却逃不出12种梦。
其中人们最常梦到的是被追赶,随后依次是迷路、高处坠落、当众出丑和受伤。
德国睡眠研究所噩梦研究专家海富特博士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噩梦主要分为3种:被追赶或生命受到威胁;失去亲人或喜爱的物品;迷路或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
而在某种程度上,噩梦也是人们担心的恐怖场景在大脑中的“预演”。

其中,被人追杀或无法逃跑等“无能为力型”的噩梦,是被调查者们最大的困扰,37.7%的人表示常做这种梦。
对此,大学第六精神医学与心理治疗室主任医师丛中教授认为,这一类梦暗示主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感到恐惧,比如在激烈的竞争中害怕被淘汰。

选择“怪异型”和“事故型”的比例分别为15.6%和1

1.4%,如梦见自己会飞但又突然从高空中掉下来、被野兽或怪物追、地震、空难等,这说明主人有失落感,在现实中可能他所希望的东西没有得到实现,认为自己是个怀才不遇、能力尚未得到施展的人。

另有8.1%的人常梦到自己当众出丑,如赤身裸体出丑的“丢脸型”,这表明你内心感到孤独寂寞,也可能是你白天遭遇的某些尴尬事件在梦中被进一步“演绎”等。

“很多人以为做噩梦肯定有害,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讲,不管美梦还是噩梦,都能帮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察觉现实生活中被你忽略或压抑的真实情感。
”张天布表示,噩梦其实是白天焦虑、恐惧、害羞、内疚等情绪在夜间的释放,反而能起到情绪调节剂的作用。

噩梦预示某些疾病

噩梦不只和心情有关。
德国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频繁做噩梦,可能预示著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梦见喉咙被人掐住可能是扁桃体发炎;梦到从高处坠落,可能是心脏病先兆;儿童常做噩梦可能是肠胃系统出了问题;对老年人来说,则有可能是患上痴呆症或帕金森症等。
“如果你长时间做同一个梦,梦到身体的某个器官,如肝、牙齿等每次都会疼痛,那也可能预示著这个部位确实有健康隐患。
”施明表示。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原因可能让你被噩梦缠身。
许建阳表示,一是睡姿不对,比如双手压在胸口上、趴着......>>

压裂液PH调节剂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压裂液PH调节剂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把交联的冻胶分解成小分子,降低粘度,利于返排和降低伤害。
压裂液是流体矿

(气、汽、油、淡水、盐水、热水等)在开采过程中,

大学录取同意调剂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同意调剂就是说那个大学给你什么专业你就要读那个专业,

不服从调剂就是你选什么专业你就读什么专业,学校无从支配。

如果你分数不高学校往往调剂你到一些冷门场专业中去,但是如果你分数高的话肯定是选择不服从调剂,因为只要你分数高学校肯定会要你的,那你当然得自己做主自己的专业,所以选择不服从调剂,但是如果你分数不高,又特别想去那个学校的话也是可以选择服从调剂的,但是有风险,要慎重考虑。

应该是在学校的所有系里给你调剂。

我是不是你的调味剂是什么意思

主菜是别人,他(她)只是调味的。



考研其实并不算什么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要说改变命运也达不到高考的程度,但在主流的宣传中它总是以一个正面的形象出现。
似乎每一个参加考研的学生最终都能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局,考研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其实考研倒是跟股市倒有几分相似,高额的回报是要求你对于市场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杀伐果断。
不过和股市不同的是在考研中有所收获的是大多数人,彻底失败的人还是要少不少。
下面我想讲述一个关于考研的不算成功的故事,一来是希望记录一下平凡的人生,一来是希望能让大家更客观地看待考研,这几年的考研热让很多人陷入了和我当年一样的迷茫

我考研的关键词是失败与成长

第一次失败:不知道为什么考研的我怎么可能会成功

第一次考研是大四的时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这个时候的我对于考研、科研、工作这些关于未来的词汇没有任何直观的认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没有任何正式的实习经历。
此时的我对于为什么考研基本上没有任何认识。
只是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讨论考研,家里人也一直说考研之后工作会很好找。

当时的我也没有想从事的工作或者想去的公司,似乎考研就跟高考一样成了我唯一可选的出路。
其实这就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只是因为迷茫和不知所措才选择了考研,只是把考研当作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这种心态注定了难以投入很大的精力。
当然据我所知当时我们院有不少人心态和我是一样的,比如我的室友。
只是他们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就果断选择了放弃,避免了过高的沉没成本,考研并没有成为他们的一种心结。

但我低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心态,特别是面对数学的心态。
从小到大我只害怕数学这个科目的考试。
因为数学考试中不会就是不会没有任何通融的可能性,而且一旦不会的题目过多那么心理压力会陡增。
第一次考研最失败的科目就是数学,与我自己设定的目标线差了接近二十分。
记得我的心态是在面对一个线代大题的时候崩掉的。
那道题是我前几天还跟别人讲解过的题目,却突然想不起该怎么入手了。
接着就是手心冒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伴随着监考老师的报时,我的心脏也跳得越来越快。
直到考试结束前三十秒我都还紧张地在脑海中寻找着任何可用的知识点,看能不能在空白的答题纸上留下点什么

不过让我意外的是我还是上线了,虽然是压线,但确实是有参加复试的资格。
但我心中还是很犹豫的,压线能上的概率似乎并不大,为此我专门询问了该专业的学姐。
她告诉我按照前几年的情况这个专业一志愿都招不满,甚至需要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所以总体来看机会还是很大的。
由此我也下定了决心专心准备一志愿的复试,放弃了调剂的机会。
其实说来还是很可惜的,当时一个学校的副院长甚至亲自打电话要我过去(可能是因为本科时候有一点科研成绩)。
不过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当时的我觉得自己一志愿至少有百分之80的把握。

不过当时我也还是去北京某高校参加了预调剂复试。
这个学校虽然不如我的一志愿,但是身在帝都有额外加成如果能调剂上也算不错了。
可惜这个学校也是一个坑,四个名额居然叫了二十多个人参加复试(一志愿有两个),其中甚至有复旦和大连理工等985的学生。
当我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就知道没戏,但还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参加了这场注定失败的考试。
出乎意料的考得还不错,总成绩居然还排在第十(初试成绩占60%),不过僧多粥少肯定也是轮不到我的。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住的是50一晚的地下室。
整整一天我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呆在学校里面,而且北方的暖气我也不太适应,一个下午我就喝了三瓶矿泉水。
所以注定了我是和这所学校没什么缘分,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
复试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还没吃晚饭的我在街上匆匆买了两个杂粮煎饼就赶去了西站。
很遗憾好不容易去了一次北京却哪里都

一志愿的复试我是下了血本的,报了一个数千块的复试辅导班,以求在复试中十拿九稳。
考研机构也向我推销了另外一款项目“保过班”,但是价格有些昂贵,并且解释得十分模糊。
当时我并不相信所谓的机构运作什么的,区区几万块就能搞定课题经费都数十万的教授博导?这显然有些不现实。
不过去年一个网友和我聊天时候就说过,这种复试包过现在是很流行的,似乎真的能产生某些实质性的影响。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但考研复试中确实是存在很多操作空间的。

这次复试总体来说我的表现还不错,但是结果非常糟糕,糟糕到我现在回忆起来都有些难受,有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感觉。
不过人要想有所成长还是需要直面伤口的。
当时我总成绩排在15,按照往常的录取规则是会录取18个人左右,可今年学院突然就缩招了。
我也询问过学姐具体的原因,学姐只是说老师认为这届生源不行就少招点。
最后本专业就只录取了10个人,这对于我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当时我一言不发地在寝室呆了一天。
这次的失败并不是我不努力,至少我在复试的时候已经尽力了,可惜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情。
后面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校内调剂,我又比前一名少了0.01分而遗憾失败,或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

这次失败的原因很显然,没有明确的考研目的,也就没有努力的动力,这种迷茫的状态影响了我的整个复习备考过程。
最后虽然在复试环节有了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书读,然而还是因为实力不济没能力挽狂澜。
要是当时的我能成功从倒数第一名逆袭相信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过人生没有这么多一帆风顺的时候。

第二次失败:不论目标有多么明确,只要在家学习就很难成功

二战的决定是在收到失败消息时的就决定的,原因和之前差不多。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历又没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我到底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说真的我自己也是没有任何想法,在大四期间一次简历都没有投递过,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招聘会。
考研似乎又成了唯一的选择,我不知道读研之后到底会有什么提升,但我心里面想的是至少考上了研究生就会有三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考研能给我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了解社会去规划未来的人生。
再加上同学和父母都劝我继续考研,因此我打定主意还是继续考研吧。
反正距离下一次考研也只有半年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

当时的我虽然知道了为什么考研,但这种选择不过是迫于无奈,只是因为其他的道路我都不愿意去尝试罢了。
而其他考研失败的同学很多都在春招里面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现在生活也过得不错。
这时的我对于考研有些过于偏执了,我内心深处几乎把研究生和好工作甚至是光明的未来划上了等号。
现在想来确实非常搞笑,就算是985的研究生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二战选择的是某中流985,其难度较第一次的学校要高一些,之所以在二战情况下还要选择更高的难度主要还是因为不甘心。
多付出了一年的时间,总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才行,这样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但却不是明智的。

如果说一战的复习效率已经是极低了的话,那么二战的复习几乎就约等于零。
而复习效率之所以这么低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

(1)感情纠纷的扩大化,使我心情时常处于一个低落的状态。
这个就不多谈,有过这个经验的人都懂,所以考研时候保持单身是非常有价值的。
至少能在较大程度上保持情绪的稳定,不会频添很多变数。
但是感情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所以自己进行抉择吧。
这种感觉大概就和这句诗很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当时正值电商发展的红利时期,在网上赚钱相对比较容易,如果你要具体问是什么我就不好说了。
反正都不是些见不得光的东西,详细写出来有违禁的可能性。
不过当时确实很赚钱,至少比我现在一年收入要高而且相对比较轻松。
因此尽管面临二战的压力,我还是投入了不少时间在网上赚钱,美其名曰赚取生活费,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对于精力的分散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你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就难以形成很强的学习意念,常常会因为其他事情分心。
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之后学习很难,像是考证这种集中度高的还好,要是考研这种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是需要耗费相当多精力的。
当时我的状态差不多就是,学习到一半闹钟就响了,“十点到了,又该抢购xx了”,双十
一、双十二更是全天无休。
这种轻松的赚钱方式不仅腐蚀了我的学习意志,也占用了我大量的学习时间。
说真的,当时我要是花时间搞自媒体也好啊,搞不好现在都火了!

(3)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选择在家学习。
学习这种东西特别是范围较广的知识性学习是很难在家完成的。
记得当时我一个朋友还专门问我需不需要在本科学校附近租房二战,我还是觉得回家比较稳妥。
结果这个朋友第二年就考上了人大,这就是在学校复习的优势。
现在很流行一个概念是舒适区,我觉得考研就是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把自己放置到一个陌生的充满挑战的地方,这样你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去学习。
而在家复习,特别是全天都呆在家(不用担心生活)复习效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如果非要在家最理想的选择还是去附近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反正从学习的专注性这个角度共享自习室是很有价值的

我抱着这种边玩边学的态度一直搞到了十二月,甚至还立下了个flag,先把双十二过完再好好看看押题试卷。
其实当时的我就已经隐隐觉得事情不太好,至少从态度上就不是一个在学习的状态。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复习的再怎么差我是不可能不去参加考试的。
就算我不想去,我也必须做点东西给家长看。

这次考试其实除了数学以外和去年成绩相差不大,要是数学和去年也一样,调剂一个本地的学校并不算难事。
可坏就坏在数学上,这次居然连一半的分数都没考到。
虽然这个结果在我面对卷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但当自己真正看到数字的时候还是有些难受。
难受归难受,这次心理素质倒是好上了不少,既没有偷偷哭泣也没有坐着发呆,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怎么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家长我的失败,之后的人生又该如何走”。

这次的失败基本上是意料之中。
而意料之外的是,我完全不知道之后的人生该如何走,一个没有任何实习经验的非应届生又有什么公司会接纳我?

第三次失败:妥协或许是成人世界中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第三次考研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我完全没有想过失败的后果,事不过三的道理我还是懂的。
其实下决心考第三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平复自己的心情做出了这个决定。

在二战失败之后,我曾经寻找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正是这段黑暗的找工作经历才让我下决心再次考研,我不想过多么辉煌的生活,我只希望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现在来看也很可笑)。
找工作的过程其实很顺利,因为叫我去面试的都是些体力劳动或者叫技术程度不高的工作。
比如鼎津的所谓市场推广(实质上是搬运工)、某游戏公司的市场推广(实质上就是游戏托)以及我记忆最深刻的某咨询公司的暗访调查员。

听上去调查员很高大上,可第一天上班我就辞职。
整个工作就是简单地按照甲方要求监督他们员工的工作情况,并拍摄一些视频证据以证明他们的管理是非常有效果的。
听上去很像暗访记者,但实际上我们永远只会重复几个简单问题,甚至很多时候需要明示被调查者配合我们的暗访。
比如我会在新华书店的每一层询问一个员工,“考研数学的资料书那本好一点?”“最近比较火的小说是什么?”我有些失望,这和我想象中的工作差异还是有点大。

我询问了带新人的前辈,他只是淡淡地说“这工作就是这样,赚不到什么钱但也比较轻松。
反正混日子就行了,五险一金什么的也别想太多。
”我试探性的问了一下,“那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或者银行呢?”(何不食肉糜?)他立马哈哈大笑,说出了我这生都忘不掉的话“我们这样的人考什么试,反正这辈子都考不上,浪费时间而已。
”我也不再说什么,正是这句话让我彻底明白考研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次复习效率还算不错,虽然偶尔还是在网上赚钱,但频率较前一年低了很多。
复习虽然也是以在家居多,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去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学习到闭馆。
针对比较棘手的数学这次我改变了思路不求理解它们的数学原理(完全不看教材),只是强行记住每个大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对于每种类型的题目都至少要能做出第一小问。
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于当时已经没有退路的我是非常有效的。

这次考试虽然没有了感情问题的困扰,但我却常常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我常常在深夜惊醒,因为我梦到了第二天就是考试了但我连肖八都没看完。
这个梦魇甚至在考试前一天都一直在骚扰我(凌晨两点才睡着),这对于我的成绩还是有不小的影响。

这次的目标院校还是一战的那所,想要做个有始有终,不过事与愿违。
这次其他科目也算正常发挥,可是数学再次出了岔子。
我猜测分数差距差异巨大的原因可能是我涂答题卡的时候是竖着涂的,但试卷上好像是横着的。
不过猜测始终是猜测,对于既定的事实我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调剂。

这次的调剂压力较第一次大很多,可供选择的学校也更少(b区)。
我疯狂地向各种渠道找到的老师邮箱狂轰滥炸,但回复还是不多。
大部分都是非常官方的回复,不过还是有一所学校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这让当时绝望的我感到了一丝光明。
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开启我的研究生之旅,但对于这位老师我还是非常感谢,可惜有缘无份。

三战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取得结果的一次考试,哪怕不是最完美的结果,但至少给了我更多的可能性。
妥协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也并不后悔,至少在这三年里面我知道了自己适合干什么可以干什么,并能把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变成未来工作的一部分。
这样来看或许第一次我就该妥协,但人总是需要经历失败才能成长的。

拥抱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好好思考为什么考研

这三年里断断续续也帮助过数十位考研或调剂的考生,和他们有较为深入的交流。
之所以无偿的帮助只是希望其他人不要再走我的老路,希望作为前车之鉴能够为大家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帮助。

我发现大部分考生对于为什么考研还是很清楚的,无非是换个喜欢的专业,找个喜欢的工作,去个喜欢的城市之类的。
这样的追求是很简单朴实的。
但随着近些年考研热的加剧,一志愿成功的概率也有所下滑。
很多考生没有仔细思考过考不上怎么办,调剂又该如何选择,如果二战再次面临失败或调剂又该如何取舍。
诚然这些问题是很负面消极的,但这种事关人生走向的大事都应未谋胜先谋败。
考研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失败之后就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鸡汤固然好喝,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专科逆袭985的。

最后我想说,考研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很难说是最优的选择。
互联网带给了这个社会更多的可能性,自媒体、创业、公务员、互联网(摆地摊?)太多的选择摆在了你面前,考研真的不是必须的。

但如果你执意选择考研,那么请务必想清楚,你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考研的风险和收益是什么,失败之后该怎么选择。
切记考研是你的目标而不是你的枷锁。
当你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考研可能会变成一个锁链(类似于沉没成本)。
如果你放弃考研那这么多年的复习是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只有考上了才会获得收益,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cpa等专业考试的。
所以考研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完全取决于个人选择。
而且也并不一定是实力强就可以考上的,机遇与运气在很多时候也是占一定比例的。

所以少年,如果你确定要选择考研就一定要努力啊,它不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但一定能让你的未来有所不同。
加油奥里给!

关于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和梦到考研调剂被录取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